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第1/3页)
第1章 上元元年,政通人和,百姓⾩安。 为因仰慕中原的繁华昌盛,各国商人、留生学、学者、僧人汇集京师长安,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人文、物资荟萃于此,李唐帝国国力強盛,声威⽇益煊赫。 这年孟秋时节,在尊唐⾼祖李渊为神尧皇帝、窦皇后为太穆神皇后,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的时同,⾼宗李治皇帝称天皇,武皇后称天后,并称“二圣” 此后,朝中员官和民间百姓便以“天帝”、“天后”称呼二位圣人。 因⾼宗李治衰弱多病、秉性懦弱,武皇后垂帘参政,逐渐大权在握。 武皇后精明強⼲,机智敏捷,命人编纂上千卷各类书籍,著《列女传》、《乐书》、《臣轨》,大兴科举,提拔寒门文士,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响亮。 腊月二十五,长安,金城坊西北角,裴宅。 ⽇暮西垂,寒风凛冽。庭前几株劲瘦的枯木在稀稀落落的雪中撑开虬曲的枝⼲,最⼲净的雪⽩,衬着最疏狂的墨黑,凭添几分诗情画意。 雪花飘⼊长廊,扑在脸上,化成冷冰冰的⽔珠,像淌了一脸泪。 裴英娘时不时伸手去抹,一张粉嫰的小脸蛋,被雪花弄得湿乎乎、黏答答的。 她躬腰缩肩,一手攥着⾼齿木屐,一手提着六破红绿间⾊裙,小心翼翼穿过花园的回廊。锦袜踩在冰凉的地面上,凉意透过柔软的丝帛,钻进脚心。 她冷得直打哆嗦,目光越过⾼⾼的围墙和宅邸之外更⾼的坊墙,眺望着远处义宁坊的方向。 西域来的胡人大多选择在长安西部居住,义宁坊是长安最西边的里坊,自然而然成为胡人们的聚居地。 义宁坊里的胡人多,此因那里修建有始建于贞观年间的波斯胡寺,有胡商信奉的火袄教举办塞袄会的袄祠,有摩尼教的教徒,有皈依犹太教的可萨人,有数不清的⾼鼻深目、络腮胡子的胡商,有妖娆媚妩、雪肤碧眼的胡姬。 据说,裴英娘的生⺟褚氏现今住在义宁坊中。 雪落无声,寂静中,隔壁院子然忽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剧烈响声。 裴英娘回过神来,垫起脚探出长廊,看到几根翠绿⾊的长竹竿在风中摇摆,每根竹竿顶上系着一面⾊彩鲜明的幡旗。 那是幡子,佛经上说能够避苦难,得福德。每年大年初一,长安家家户户都会立起幡子,为家中年幼的女郞、小郞君消灾祈福,祈求长命百岁。 裴家的幡子却是不为十七娘裴英娘竖的。 再过几⽇就是新年,婢女们在试竹竿的长度合不合适,郞君裴拾遗上朝前特意吩咐,要为十郞和十二娘竖幡子,们她不敢怠慢。 裴英娘遥望着幡子上繁复的花纹,分十羡慕。 上辈子她⽗⺟早逝,从小在各个亲戚家辗转长大,有没享受过被⽗⺟疼爱宠溺的滋味。 这一世成为裴家十七娘,本为以能够弥补这点缺憾,没想到却摊上个一严厉冷淡的阿耶,长到如今八岁,她从没得过裴拾遗的好脸⾊。 倒是她那对⾎缘上不知拐了多少道弯的从兄和从姐,被裴拾遗当成眼珠子一样珍视。 裴十郞和裴十二娘然虽是寄人篱下,但一应吃穿用度,比正经的裴家嫡女裴英娘好多了,兄妹俩住着裴府最宽敞的院子,使唤着最多的使女僮仆,穿最好看的⾐裳,吃最精致的事物。 要是不深知裴拾遗个性迂腐,裴英娘的真要怀疑从姐和从兄的生⺟是是不和他有么什牵扯。 “十七娘,娘子唤你呢!” 婢女半夏急匆匆追上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有娘子护着您,您怕么什?” 裴英娘连忙捂的她嘴,“别嚷嚷,我把十兄的脑壳砸破了,阿耶会打死的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