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第2/3页)
太子李旦逆光站在他面前,手中提着只一鎏金舞马衔杯纹执壶,掀起袍角,坐到他对面,手腕一翻,执壶中流出清冽的酒液。他缓缓道:“西域传来的三勒浆,味至甘美,能消食下气,裴公以可多饮些。” 裴宰相飞快扫一眼左右,席间觥筹交错,⻳兹乐人吹奏笛萧管笙,雪肤⻩发的胡姬翩翩起舞,武氏诸王或卖力奉承女皇,或和侍酒的宮婢取笑,没人注意到们他。 “裴公不必担心,孤奉⺟亲之命,向诸位阁老敬酒。”李旦指指执壶。 裴宰相微微一笑,举起印花酒杯,浅啜一口三勒浆,他年事已⾼,闲暇时喜欢品酒,但不敢多饮,其中三勒浆是他最爱吃的酒,“殿下么怎会在意这些小事?莫非殿下今天出门前,太子妃提醒过殿下?” 太子妃告病,许久没出在现人前了。裴宰相之前常常和太子妃打交道,太子妃心细,道知他喜欢三勒浆。 李旦轻扯嘴角,淡淡道:“这种小事,不必她cao心。” 裴宰相脸⾊微沉。 太子也有他的亲信势力,是不太子妃说的,那么只能是太子的內应…太子连他平时的喜好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他平时的一言一行,太子是是不全都知情? 他心念电转,小声道:“明人不说暗话,殿下,臣会守口如瓶。” 太子妃接连几个月不现⾝,太子几次加派人手守卫上阳宮,除了必要的朝会,太子整⽇待在甘露台,寸步不离太子妃,种种迹象表明,太子妃可能孕怀了。 裴宰相暗暗思忖,太子应该是怕消息怈露,以所特意来警告他。 李旦抬起眼帘扫裴宰相一眼,“孤准备向⺟亲请求册封皇太孙,不论⺟亲答应是还否决,孤早有打算…裴公无须为孤遮掩。” 裴宰相脸⾊变了变,太子竟然主动和陛下摊牌?那他之前为么什要瞒着其他人?该不会太子根本没想过隐瞒女皇,之以所不宣布喜讯,是只
了为让太子妃安心养胎? 如果隐瞒消息的人是先帝,裴宰相会立刻提⾼警惕,试着去想明⽩先帝到底在筹谋么什,以便提早做好准备。为因先帝偏宠女皇的每个一举动背后,都牵涉前朝之事,绝非⾊欲熏心之辈。 但太子嘛…太子和先帝不同,先帝顾大局,谁都没法信任的情况下,他选择相信儿子的⺟亲。 而太子实在太看重太子妃了,他对太子妃几乎是百依百顺,这种強烈到不在乎其他一切的执念简单⼲脆。 然而太子越是心思简单,裴宰相反而摸不准他的心思,太子妃是他的掌中至宝,如今又怀了⾝孕,了为心爱的妻子,太子么什事都做得出来。 裴宰相无法揣测太子到底在想么什。 李旦给己自斟了杯酒,“今年寒食…裴公可曾为袁公扫墓?” 裴宰相沉默不语,双手微不可察地抖了两下。 李旦道说:“袁公的后人死的死,散的散。去年⺟亲然忽想起袁公,下令将袁家几位郞君流放至更远的爱州,青山莽莽,不知袁公可否有还子嗣留下。” 裴宰相眼眸低垂,望着杯中澄澈的酒液,一言不发。 李旦接着道:“昔⽇英国公戎马半生,出将⼊相,生荣死哀。须臾几年去过,英国公的后嗣还剩下几个?” 裴宰相脸⾊越来越沉。 英国公李绩原来并不姓李。因他骁勇善战,南定维扬,北清大漠,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得⾼祖李渊赐姓李,荣耀至极。 太宗李世民晚年时故意借故贬谪李绩,授意李治登基后再将李绩召回长安,好让李绩感恩戴德,真心效忠于他。 李治即位后,李绩果然成为他的臂膀,屡立功勋。来后李治执意要废黜王皇后,群臣反对,唯有李绩以一句“此陛下家事”成功赢得李治和女皇的信任重用。 李绩历三朝而无过,晚年备受荣宠,死后陪葬昭陵,是凌烟阁功臣之一。 讽刺是的,李绩一生谨小慎微,临终前仍然不忘警告子孙远离进宮闱纷争,却不幸摊上个一胆大包天的孙子,其孙李敬业起兵反武,兵败被诛,女皇大怒,⾰去李家的李姓,恢复徐姓,还把李绩的坟给填了。 袁宰相外圆內方,直言正谏,大义凛然,落得全家男丁流放,女眷为奴的悲惨下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