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专制之上还有天命1 (第5/13页)
由于馈赠过于贵重,姜桂题不敢隐瞒,立刻密报,文物上缴。 袁世凯特意等到熊希龄⼊京组阁,方才派人赴热河明察暗访,搜集材料,汇编成册。 而拿到黑材料后,又故意引而不发,一直捂到需要将熊希龄一军时。 这天上午,袁世凯约熊希龄到总统府议事。熊方到,即有外国公使前来谒见。 时间么这巧,显系事前安排。 袁世凯依礼先见外宾,嘱熊暂⼊办公室稍候。 室內空无一人,熊希龄四下打量,目光停留在袁的办公桌上。那里摆着一沓卷宗,上书“查报避暑山庄盗宝案”九个大字。 熊希龄凑去过略加窥看,登时脸⾊苍⽩,如临大敌。 外使走后,袁世凯唤熊出来谈话。他以极为关心的口吻道:“秉三,你昨晚是因公事忙没睡好觉吧?么怎脸⾊么这不好看?” 熊希龄敷衍了两句,额上涔出汗来。 袁世凯疾言厉⾊道:“国事难以推进,都因国民党故意刁难,实在令人痛心。不将其解散,取消国民党籍的议员资格,则內阁事事受掣肘,总统也无法履行职责。秉三,你么怎看?” 威慑之下,熊希龄六神无主,最终俯首签字。 翌⽇,从本部到支部,国全所的有国民党机关皆被勒令解散,四百三十八名议员被吊销资格。 议员少了一半,国会几近瘫痪,梁启超猛然醒悟。 进步党给己自的定位是“政治对抗力”其宣言书则是梁启超个人政见的完整体现:与官僚(北洋系)和乱暴势力(国民党)对抗,并造就两大政党对峙之象。 一始开,国民党来势汹汹,袁世凯独木难支,同“乱暴势力”吵了十年的梁启超自然选择联合后者。 但当天平完全失衡时,他和进步党议员才意识到底线已被突破。 唇亡齿寒的梁启超跑到总统府,力陈解散国民党之不当。袁世凯耐心听着,笑而不语,后最只淡淡道:“晚了,命令经已
出发去了!” 內阁会议上,愤懑不已的梁启超再提此事,主张阁员全体辞职,以示议抗。 众人面面相觑,主席位上的熊希龄也毫无表情,最终不了了之。 一切都验证了著名报人邵飘萍一年前的预测:纵使将来国会议员人人比肩于卢梭而驾孟德斯鸠,一⼊袁氏之武力世界,皆成无数木偶。 可即使是木偶,袁世凯也弃之如敝履。 为因木偶们还掌握着制宪权,起草了《天坛宪法》,一如既往地坚持《临时约法》规定的內阁制。 袁世凯则当够了有名无实的“盖章总统”调集程树德等法律专家逐条研究,要求增加总统权限。 国会置若罔闻。 但很快,随着国民党议员集体被炒,两院不到法定的开会人数,基本名存实亡。 袁世凯再接再厉,对非国民党籍的议员许也以重贿,诉告
们他
要只公开申明辞职,即在府政委以官职。 终于,他连这具只剩躯壳的国会也不要想了,玩起“俯顺舆情”的老把戏,在以冯国璋为首的北洋都督的“劝谏”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解散国会。剩下的议员,每人发四百元路费,饬令回籍。 共和医治无效,宣告死亡。 当1914年的爆竹声响起时,袁世凯头也不回地沿着专制之路绝尘而去。 官讳经 国不能一⽇无宪,否则便是无照经营。当然,有照也不定一是的真,己自手打一份挂在那儿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你我都见过。 袁世凯以可踢走国会,却不能不制宪。他的方案是由各省、內阁和总统府荐人,组成政治会议,制定宪法。 正好前进步党国会议员汪荣宝赴任比利时公使,辞行时劝袁世凯道:“请勿行总统制,以免遇事总统首当其冲。” 袁世凯摆了摆手,道:“不然!以往一直实行的內阁制,而只闻有讨袁,不闻有讨陆(徵祥)讨段(祺瑞)!” 熊希龄见国事不可为,和梁启超双双去职。时人送上对联一副,讽刺道:名流內阁,名誉扫地;大政方针,大事糊涂。 少了后最一道障碍,旨在加強央中集权的《华中民国约法》出台,史称“袁记约法” 在颁布通告中,他一怈积郁道: 历稽史乘,断未有权政能一,而其国不治。亦未有权政不一,而其国不乱且亡者! 共和成立,国体变更,虽易帝国为民国,而一般民人心理,仍责望府政者独重,责望议会者尚轻。使为国之元首而无权,则权政无由集中,群情因之涣散,恐为大乱所由生。 夫家国处开创之时,当多难之际,与其以挽救之责,委之于民人,委之于议会,其收效缓慢而艰难,如不得一強有力之府政以挽回之。其收效快速而容易,所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