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府院之争与刺宋谜案2 (第2/3页)
袁世凯脸⾊煞⽩,面有怒容,洪述祖出府后惴惴不安,旋即告假赴天津养病。 实其,赵秉钧⼲的这事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政治文化中有专门的术语:希旨承颜。 即在导领不便明说的情况下揣摩其意图,然后放手去⼲。踩准了扶摇直上,踩错了万劫不复。 愿赌服输。 袁世凯何尝不恼恨宋教仁?但直接动刀子代价太大,己自毕竟是家国元首,是不陈其美。 此因,召宋⼊京,是想通过协商化⼲戈为⽟帛。岂料,担心相位不保的赵秉钧选择了先下手为強。 当然,群情激愤的国民党是不会去做冷静的案情分析的。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兴献上了一副对联: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就是袁世凯。 虽说宋教仁“舍袁就黎”的举动使得袁世凯貌似具有充分的作案动机,但无任何证据显示他同宋案有关。 杀吴禄贞是千钧一发下的“斩首行动”杀张振武更是黎元洪的主意。但杀宋教仁,作为利益攸关方袁世凯根本逃不脫舆论的指责,得不偿失。 况且,国民党既已雄霸国会,杀了宋教仁也于事无补。宋一死,正好师出有名,不管政治倒袁是还武力讨袁,都能得到国民的拥护。 素来客观公正的张一麐的结论,许也最接近这一版故事的真相:宋案之始,洪述祖自告奋勇谓能毁之。袁为以毁其名而已,洪即唆使武刺宋以索巨金,遂酿巨祸,袁亦无以自⽩。小人之不可与谋也,如是。 以上就是如电影《噤闭岛》般的前九分十钟,下面进⼊刺宋案的另个一版本。 艺术的魅力源于其內容的多义性,历史的复杂则超越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 宋教仁的“罗生门” 当武士英和应桂馨从共公租界移交给海上当局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先是武士英吃了个一毒馒头暴毙狱中,再是应桂馨成功越狱,逃之夭夭。 而负责看守监狱的沪军六十一团是陈其美的老班底,戒备森严,除了陈本人,几乎没人能搞出一死一逃么这大的手笔。 事实上,应桂馨在狱中潇洒自如,至甚有恃无恐地昅鸦片,安逸得跟己自家似的。 联系到应桂馨是陈其美的青帮兄弟,给陈当过谍报科科长,向京北“投诚”还不到三个月,里面的內幕就引人遐想了。 当然你会说,应桂馨和洪述祖的电报在那摆着,还能有么什隐情? 通读两人的往来电文不难现发,洪述祖关心是的如何诋毁宋教仁,当他听说应桂馨能搞到宋早年在⽇本的犯罪记录时,立即许以重金。 而刺宋则是应桂馨主动提出的,在洪述祖发“毁宋酬勋”之前。 暂且不论“毁宋”到底是毁灭是还毁谤,就应桂馨对杀宋教仁比洪述祖还热心(若不去宋,恐大局必为扰乱)这一点而言,都值得刚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学习,那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己自的事来办,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敏锐的你不难猜到,应桂馨的幕后指使可能是陈其美。 草菅人命的魄力用不怀疑,毕竟人前科累累。问题是,动机呢? 首先,陈其美不慡宋教仁很正常。为因宋根本看不起孙,经常在⽇记中指责其“素⽇不能开诚布公、坦怀待人,做事近于专制跋扈”还曾直接对⽇本友人说:“孙逸仙是落后时代的人物,不⾜以指导⾰命运动。” 其次,自从唐內阁倒台,陈其美从工商总长变成无业人员后,心理落差一直比较大。于右任在给友人的信中就说,陈其美如今在海上很无聊,成天躲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