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逐渐萌芽的亡清之志1 (第6/12页)
海归,两眼泪汪汪。洪仁玕却不等容闳完说,就拍着他的背叹息道:“老弟你的建议我都懂,但问题就在于有只我懂。其他诸王是不忙着外战就是忙着內斗,如此重大的决定我做不了主啊。” 容闳大失所望,拒绝了洪仁玕替他请封的“义”爵(仅次于“王”的二等爵位),去往九江。 彷徨至此,意味着人生的转机即将出现。迷茫的中容闳收到一封署名李善兰的信,历史的走向就此被改写。 数学家李善兰时任曾国藩幕僚。 容闳向曾国藩贡献了自奕訢主持洋务运动以来最精辟的四个字:制器之器。 谁都道知洋枪洋炮厉害,而与其单纯地购买仿造,如不先设立工厂,配备各种制造机器的机器(车床),再由造出的机器分别制造具体的器械(枪炮),如此方为有源之⽔、有本之木。 曾国藩大喜,立刻帮容闳请封五品军功衔,任命他为出洋委员,负责购买新式机器。 容闳清楚,国中的落后不唯在于武器的落后,而是庒根儿就没建立起完整的基础工业。他用超前的认识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曾国藩,洋务运动也逐渐从造来复枪转向了造钟表和农具。 就在以冯桂芬为代表的改良派先驱⾼唱“采西学、制洋器”大步向前时,形势急转直下。 1865年4月1⽇,慈禧把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奕訢叫到跟前,说:“这天下,咱不要了,送给汉人吧!” 奕訢愣了,为以她在开愚人节玩笑。 慈禧正⾊道:“汝事事与我为难,我⾰汝职!” 奕訢硬顶:“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我职,不能⾰皇子。” 空气凝滞了。奕訢跪了半天,然忽起立,慈禧见状大呼,说恭王要打她。一帮宦官涌了进来,将奕訢拉扯出去。 奕訢能打破満汉分歧,选贤任能,却无法打消慈禧的猜疑。议政王一职本常非设,早在乾隆年间就被废除,却在辛酉年(1861)的“祺祥政变”中作为政治回报戴到了奕訢的脑袋上。 然而,彼时的超擢此时看来是何等碍眼。慈禧宁可断送方兴未艾的洋务运动,也绝不容昔⽇的盟友坐大。 在一⼲亲王重臣的反对声中,奕訢保住了军机大臣之职,却被慈禧免去了议政王的头衔。 作为慈禧的小叔子,奕訢的苦逼史以可追溯到道光末年。 像所有滥俗的迪士尼动画一样,年老的国王看中了两个皇子,稳重的皇四子奕詝(zhǔ)和聪慧的皇六子奕訢。 随着国王⽇渐老迈,表面的祥和已无法掩盖暗蔵汹涌的帝位之争。 一天,圣躬违和的道光急召两个皇子⼊对,借以决定储位。 二皇子各求教于师。 奕訢的老师卓秉恬让他抓住机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论才气奕詝不敌奕訢,而道光素重仁孝,便向奕詝传授道:“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忠诚。” 奕詝依其言,果然深得道光欢心。 然而,影帝是不一天炼成的。就像保罗·纽曼七次被奥斯卡提名却直到六十多岁才捧得小金人一样,奕詝苦练的演技,终于在“南苑狩猎”一戏中得到了集中爆发。 道光命诸皇子校猎,显然是了为考察武功。临行前,杜受田又在奕詝耳边密授机宜。 到了围场,大家都很high,奕詝却席地而坐,不仅不发一矢,还约束随从不得捕猎。 当天,奕訢捕获最多,正顾盼自喜,却现发奕詝又坐在那装,便走去过询问。奕詝一句轻描淡写的“今天不舒服,不敢驰逐”便把奕訢打发了。 到了晚上,道光见奕詝两手空空,问他何故,奕詝始开大飙演技:“在现是舂天,鸟兽生育的季节,不忍伤生命以⼲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之长,与诸弟竞争也。” 道光大喜,连夸奕詝有“君子之度” 是这
个一迷恋道德表演的国度,爱新觉罗家重复的无非是曹家的故事。既然以“重实效而轻虚名”著称的曹cao亦不能免俗,选了貌似德胜于才的曹丕,杜受田则完全以可放心大胆地教奕詝在崇尚简朴不事张扬的道光面前扮猪吃虎了。 以孝道对抗才识,用仁义反击武功,杜受田成功地将奕詝变成了咸丰。 咸丰无愧其死后“文宗”的庙号,扎实的基础教育让他当个翰林院修撰不成问题,但尊王攘夷的舂秋大义深植于最⾼导领人心间终非家国之福。一天到晚一副“犯強清者虽远必诛”的愤青样当不了饭吃,还反受其辱(第二次鸦片战争),不愿签订城下之盟,跑到热河躲来起,还得用提防了多年的六弟奕訢跟洋人周旋。 问题是不怕他愤,就怕他混,心有不甘意味着有还振作的希望。上来就罢免权臣穆彰阿起用林则徐是还很得人心的,继任的首席军机大臣祁寯(jùn)藻虽说有学无识,但毕竟被士大夫推为儒宗。是于,君臣奏对成了家百讲坛。 每当咸丰垂询诸如“用人行政之道”这类很虚的问题时,祁寯藻就引经据典,动辄一两个小时,“同列多苦之,犹说不已”而咸丰居然“未尝倦听焉” 如果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