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1广陵王来朝  (第1/2页)
    151、广陵王来朝    151、广陵王来朝    不管卜筮结果是如何的大贵,在元凤四年,大汉天下,论贵,没有一个女子比皇后更贵。    ——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同样如此。    对兮君来说,元凤四年几乎算得上她入宫以来,过得最舒坦的一年。    ——没有皇帝的压力    ——没有家族的压力    ——没有后宫的压力    她安安稳稳地坐在皇后的位置上,享受所有人的尊奉,却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连掖庭都格外的安静。    ——伴随着霍光的诏令,除了皇帝被隔绝于后宫之外,整个掖庭也被严密地看管了。自然而然,原本还有些心思的后宫女子立刻都熄了心思。    ——最要紧的还是自己的命运啊    兮君过得很舒服,尤其是不需要见刘弗陵之后,她连最后一点不愉快都没有了。    ——毕竟,刘弗陵是皇帝,是她的夫君,她是不能违逆他的。    ——也正是因此,总是有一些场合,她不能回避的。    比如腊前一日的大傩。    因为皇帝的身体不好,从元凤元年开始,所有的礼仪之事都是简办的,但是,再简办,终究是有限的。    ——比如说,大傩时,作为至尊的帝后二人,是不可能不同殿设幄的。    兮君已经几个月没有见到刘弗陵了,此时,坐在东边的席上,看着南面而坐的天子,兮君不由怔忡了。    ——她几乎认不出刘弗陵了    ——刘弗陵简直是枯瘦得脱形了    兮君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外祖父,眼中有着不敢相信的惊骇之色。    ——怎么会这样?    兮君并没有想到其他,她终究是单纯的。    霍光的席位就有皇后的对面,发觉外孙女看向自己,霍光也笑着看了过去。兮君有些慌乱地低下头,随即举起自己的面前的漆杯,向霍光举杯致意。霍光笑着应了,站起身,将自己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大将军…”    一个有些虚弱的声音忽然响起,几乎称得上低的音量,却让殿中陡然一静。    ——说话的是天子。    …    ——刘弗陵有多久没有在这种场合开口了?    殿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胜皆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春二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行三铢钱。    夏四月己已,诏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    秋七月,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罢苑马,以赐贫民。”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蚡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初作便门桥。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    闽越围东瓯,东瓯告急。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闽越走,兵还。    九月丙子晦,日有蚀之。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置《五经》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    五月,大蝗。    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